资讯

吉利起诉威马终落地,知识产权获赔6.4亿,给谁敲响了警钟?

功夫汽车 珠水云山 2024-06-17
23221

历经六年的漫长起诉,吉利状告威马的知识产权侵权案终于判了。

6月14日,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公众号发布公告,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秘密第一大案终审落锤,威马赔给吉利经济损失和维权合理开支合计约6.4亿余元。

可笑的是,吉利最早提出诉讼是2018年,彼时威马还刚刚创办。等到判决终于下来,威马已经走过了一轮过山车,一度当过新势力销量老大,如今却已接近退市。市场确实是瞬息万变,好在公道仍在,虽然迟了点。

当然了,这个案件之所以拖这么长,还是因为案件本身足够复杂,最终的尘埃落定给如今的车企们敲响了警钟。

这件事会引起怎样的效应?技术研发“弯道超车”究竟可不可取?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。

(1)眼见他起高楼,眼见他楼塌了

吉利与威马的这次纠纷,还要从2014年说起,彼时吉利汽车副总裁兼沃尔沃中国区董事长沈晖从吉利离职了。

对于这个段位的职业经理人来说,离职本来算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。以往高管从一家车企跳到另一家车企,也并不罕见。

但不寻常的是,沈晖并没有去其他车企,而是在离职的第二年创办了威马汽车。更不寻常的是,威马创立后不久就开始大肆从吉利挖人,其中包括大量后期威马的骨干。

离职正常,挖人也正常,但大面积地直接挖,还把原单位的技术资源带出,就不寻常了。根据法院的通报,2014年至2018年,威马一共挖走了吉利近40名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,其中30人更是在2016年离职即入职,完全是无缝衔接。

这些离职人员到了威马后,作为发明人或共同发明人申请了大量实用新型专利,让威马这样一家新势力企业顺利实现了造车起步。这些技术显然是不会凭空出现的,大多数就是基于此前在吉利的工作经验和技术积淀。

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疑惑,难道跳槽的技术人员不能继续从事本专业工作吗?又不是“卖身”给吉利了。这当然是可以的,问题是如果技术人员把原单位的数模、图纸、策略这些全部原封不动地搬走,这些技术材料都是原单位多年的积累,那大家觉得这种做法还合适吗?

当然了,以往这一块确实是灰色地带,挖走一个企业一整条技术线的动作屡见不鲜,大多数企业虽然起诉,但最终还是吃哑巴亏的居多。

但近几年已经开始发生一些变化,政府已经加快新兴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,对于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也加大了不少。如今这起案子的判赔金额创下新高就是最好的例子,确实是重视起来了。

(2)小米慌了?

老实说,不管对于吉利还是威马,判决的结果影响已经不大。毕竟威马已经没落,赔不赔这个钱都很难起来了。对于吉利来说,漫长的起诉虽然获得了一定的赔偿,但投入的精力遭受的损失,再也补不回来了。

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,至少对于一些“创新”不择手段的企业,应该有一定的震慑作用,首当其冲就是小米。

作为后起的新势力,小米的造车之路同样从挖人开始。不过与沈晖在吉利集团的深耕不同,小米之前对汽车行业的接触并不多,更多是投资了一些汽车生态链的企业。

在造车之前,雷军对各大车企进行了造访,学习造车的经验。有一些地方吃了闭门羹,在大多数地方还是受到了热情地接待。毕竟小米是有名的国民企业,这点面子还是给的。

吉利就属于热情接待小米的那一卦,可以说是倾囊相授,讲述了大量研发、制造的细节。但结果却出人意料,小米造访吉利后没多久,原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就离职了,随后其麾下大约20名核心团队成员也离职了。

这帮人没有直接到小米汽车,而是先过渡到第三方公司顺为资本工作(雷军创立的投资公司),随后才到小米汽车。至于在顺为资本供职期间是否“远程”在为小米汽车研发“出主意”,就不得而知了。这一手可以说非常高明,成功规避了竞业协议的限制。

从规则来看,小米这样做似乎没什么毛病,至少比威马那样无缝衔接高明得多,但性质的恶劣程度可能更甚。

沈晖那个可以说是他个人狼子野心,在吉利工作那么多年,就是在栽培自己的嫡系,最后给了老东家狠狠地一刀。小米这个就完全是蓄谋已久,吉利的热情最终造就了引狼入室。如今威马被判赔6.4亿,可以说名声扫地,不知道小米是否也会有同样的遭遇。

(3)“经济型”研发要不得?

最近几年,随着各大新势力的崛起,“经济型”研发变得越来越流行。何谓“经济型”研发呢?就是自己不做研发积累,直接从其他企业挖现成的,做得好真的是“事半功倍”。

以电池研发为例,企业要做出一种新型的电池配方,往往要做大量的试验。要做出一种新型的安全框架结构,同样需要做大量的CAE和实际测试。这些东西累积到一起,才会打造出新一代的新型电池。

对于其他企业来说,如果能直接挖走这个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,那研发就是事半功倍了,因为这些人知道这项技术的核心痛点在哪。

对于后起的企业来说,确实是爽了,直接享受了之前企业多年积累的成果。弄得好的,甚至可以直接起飞。但长此以往,谁还愿意研发新技术呢?自己做的大量积累,都是给他人作嫁衣。

作为本轮新势力崛起最大的受害企业之一,吉利老总李书福之前在重庆论坛就说过这个事。他表示中国不是缺的造车的企业,缺的是有原创能力的科技公司,希望车企对于合规经营、道德底线要高度重视。

这其实也是肺腑之言,如果只是沉迷于挖其他企业的研发人员,大家互相挖来挖去,都不做原创研发了,最终不就是那么一点东西在市面上流来流去么,何谈创新。

(4)功夫拍案

吉利起诉威马知识产权一案的判断,对于两家企业的影响本身是微乎其微的。吉利不缺这点钱,威马也是虱子多了不愁,反正已经烧了几百亿对投资人无法交代,也不在乎多这么一笔。话说到这,突然担心吉利这笔钱到底能不能要到手。

不过这起案件本身的指向性还是非常明显的,那就是国家对于汽车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了。现如今像原来那样操作,风险还是有的,不仅容易吃官司,还容易颜面扫地。

更关键的是,靠“偷窃”起家的企业,很难走远。倒不是说这些企业没有受益,而是一旦习惯了不劳而获,再让它辛辛苦苦去做基础的积累,没几个人愿意,企业的气质已经定了。

威马不也曾风光过?现在又在哪呢?


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华明路9号华普广场西塔1007室

© 2019 www.gongfuauto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
粤ICP备18130567号

功夫汽车